从“坐守宝山”到“借船出海”,今年以来贵州贵定县为9374家贫困户定制电商“名片”
贫困户有了一扇“脱贫窗”(脱贫攻坚一线)
郁静娴
2017年10月29日09:4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好山好水,孕育天然特色产业
好酒也怕巷子深。缺乏流畅高效的销售渠道,这一头,是农民手里握有质优却滞销的农副产品,那一头,则是城里人花高价也难买到的绿色无公害土特产。在贵州省贵定县,电商的入驻,正逐渐改善偏远山村“有货倒不出”的困境,网络渗透贫困户生活的同时,也改造着乡村风貌。这里多山,号称“八山一水一分田”。山多,山野产品也多。这里森林覆盖率达57%,盛产茶叶、刺梨、食用菌等多种物产,丰富的自然馈赠成为当地村民打好脱贫攻坚战的支撑。
贵定县县长张丽芳说,背靠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当地的优特产品正在赢得消费者的喜爱。“好花生在茨梨蓬”,源自黔南自治州流传的一首布依族民歌《好花红》,歌词所唱就是刺梨(茨梨)花。山花红艳,结出的鲜果更是让当地扶贫产业红红火火。沿山镇大坳刺梨产业种植基地正值丰收季节,远处峰峦起伏,山野披绿,近旁金色刺梨果缀满枝头。
这种野果虽然其貌不扬,浑身带刺,但其维生素C含量是猕猴桃的10倍,加工成果干、原汁等产品,增值效益显著。近年来,当地龙头企业带动沿山镇农户种植刺梨面积2万余亩,解决就业3000余人,其中贫困户367户1394人,年人均增收2000余元。贵定县副县长张红灵表示,刺梨产业在全县助贫困村、助贫困户脱贫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好山好水孕育了许多优势扶贫产业,通过外部平台闯市场,加上政府支持本土电商企业自建平台谋出路,特色农产品远销外地,山坳里的宝贝被端上了城市餐桌。目前,贵定所在的黔南州已建成县级电子商务运营服务中心12个,乡镇(村)电商服务点1104个,其中贫困村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站(点)346个,有力助推黔货出山。
贵定是一个缩影。特色产品上线出售,这种扶贫模式在全国农村已成燎原之势。今年上半年,全国农产品电商同比增速为48.19%,全国832个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实现网络零售额532.83亿元,较去年同期提升了1.37个百分点。
一户一码,精准链接产品与农户
电商是手段,扶贫是目的。农产品上线已经不难,能否由此精准服务到贫困户,是扶贫工程的关键。贵定县现有贫困人口9374户30097人、深度贫困村22个,属于国家滇桂黔石漠化集中连片贫困县。发展电商扶贫,须摆脱粗放思维,着眼于贫困户的实际困难。
让电商精准对接贫困户,贵定下足“绣花”功夫。
为贫困户建立大数据平台。在昌明镇电子商务运营服务中心,贵州领略农产品大数据有限公司董事长黄亚欣在大屏幕上展示了贵定县产业电商扶贫大数据平台。进入平台,镇、村、组清晰分层,每一级都有总数统计,层层深入,最终直接链接到户。记者扫了扫大屏幕上显示的二维码,这家贫困户的致贫原因、产业情况乃至脱贫进度跃然眼前。在产业扶贫一栏中,详细列出了他家种植云雾红茶和养殖土鸡的预期收货(出栏)时间、产量和收入;还能浏览到加工企业、生产许可证、认购情况、社会帮扶等信息;产业介绍下方,甚至配有相关产品的溯源视频。点击右下角的“我来帮”标识便进入网购模式:支付80元,就能下单购买200克由这家农户种植、由黔南州商务局选送的云雾红茶。
张丽芳介绍,所有贫困户信息都是由县里3296名年轻干部深入走访收集而得。“平台不仅精准链接到了贫困户,而且可以实现信息的双向互动。比如,某家贫困户今年新种了水稻,这类产业变动信息就会及时增补进来。”贫困户有了农产品后,既可以委托龙头企业加工出售,也可以经电商运营服务中心和质监局登记之后,一对一地卖出去。
一户一码精准链接产品与农户。今年以来,贵定县为9374家贫困户定制电商“名片”,利用大数据实现精准链接,让脱贫进度得以细化、量化。目前,已通过大数据中心平台有效链接全县8个镇(街)贫困群众的农产品,截至今年6月30日,共接通全县9374户贫困户,覆盖贫困人口30097人。
通路通网,增加电商扶贫溢出效应
从“坐守宝山”到“借船出海”,要想让电商扶贫长期推动脱贫攻坚,需要农民和电商都有盈利空间。
要夯实基础。不通路通网,或者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电商扶贫的效果还是会打折扣。因此,基础设施保障是前提。贵定县着力打通农村网络营销双向流通的“最后一公里”,力保网络畅通,使用方便。
目前,全县投资建成“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277家,农资配送中心1个,日用品配送中心4个,邮政快递暨农村电商综合服务站70个。为畅通物流配送渠道,贵定县与菜鸟物流合作,实现到村物流总里程633公里;邮政村级配送实现100%全覆盖。张丽芳表示,贵定县正在加快修建农村道路,争取尽早实现30户以上集中聚集区通组通路全覆盖。此外,安全饮水工程、农村危房改造任务也在进行中。
要推动贫困户思想观念的转变。农户的生活正在因电商入驻而发生看得见的变化,盘江镇音寨村农村淘宝服务站距离县城15公里,合伙人张贤云每日在店面和村里穿梭,推介销售本地农特产品及布依族、苗族手工艺品,还帮助村民代买代购各类生产、生活用品。“村民对网络交易的态度一开始是排斥、不信任,现在乐此不疲。”说起村民对网络交易态度的转变,她满脸笑容。从2015年底开业至今年上半年,音寨村服务站点为村民提供代购代买服务3030次,实现网络交易额44.67万元。在贵定县,这样的“村小二”还有很多。截至今年6月,全县农村淘宝站点为村民节约支出300万余元。
要打造脱贫的内生动力,为产业进一步发展提供空间。贵州启鸿商贸有限公司是政府扶持组建的本土电商企业,在县里提供的“五免”政策支持下,目前年线上交易额达200余万元,带动10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员直接就业。现在的贵定,农村电商为农民、返乡人员、贫困户等群体就业提供了一个大平台,基于电商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在这里四处扎根。
原刊于《 人民日报 》( 2017年10月29日 10 版)
(责编:邓庆雨(实习)、陈康清)